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滨州站长网 (https://www.0543zz.cn/)- CDN、边缘计算、物联网、云计算、运营!
当前位置: 首页 > 营销 > 经营推广 > 正文

被"贩卖"的少女心:从社交到游戏,「乙女」文化如何搅动内容市场

发布时间:2018-04-24 16:11:01 所属栏目:经营推广 来源:全媒派
导读:副标题#e# 本文转载自:全媒派,本文已获得腾讯传媒授权 一夜之间,朋友圈的每个女生都多了四个老公。 2017 年最后一周,《恋与制作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败吃鸡和王者荣耀,成为游戏界的新宠。白起和许墨收获了一茬又一茬的少女心,微信群里开始讨论“

人们在社交中,都想展示“理想自我”的形象,以获得更多的社交货币。而标签一旦打下,就意味着可以轻松得到某一个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正如为自己确定“中年少女”身份的女性,不仅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建立起好感人设,也可以获得更多相同标签的好友。 

被

标签化更能产生社交认同

退行的防御机制

为什么女性都热衷于“少女”这一标签?除了拒绝承认变老,这也是一种焦虑和压力的自我消解。

心理学上有一种防卫机制叫做“退行”,指的是成年人在遇到特殊的情况,如巨大打击或严重焦虑的时候,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表现出与自己现阶段年龄不相符合的不恰当行为。目的是通过幼稚的行为让自己能够受到别人的关注或者得到别人的帮助,从而使自己处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里,提出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被

正如前一段时间风靡的“宝宝”,女性对“少女”身份的坚持,一定程度上也是想借助年幼的身份,为自己获得更为安全的现实空间。

正因为此,以少女心为切口的内容产品,恰好能戳中女性用户的痛点。乙女游戏的玛丽苏套路,自媒体打造的粉红情感泡泡,都缓解了女性对两性关系的不满。而“猪猪女孩”、“中年少女”的自我标签化,则成为现实压力的疏解渠道。

十八岁有十八岁的少女心,八十岁也有八十岁的少女心。贩卖少女心,也是在贩卖梦想和希望。

QQ截图20180108091137.png

(编辑:滨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